蒙特梭利是什麼?

蒙特梭利

-7 min read

起源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一位義大利教育家,她開發了一種獨特的教育方法,被稱為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ssori Education)。 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兒童自主學習和發展,透過提供適合他們發展階段的材料和環境來促進他們的自我探索和學習。 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秩序"(Order),這個概念在教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認為,秩序不僅是環境的整潔和有序,還包括內在秩序和規律。

她相信,透過在教室中創造有序的環境,可以幫助兒童建立內在秩序,並培養他們的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這種秩序不僅僅是物理性的,還包括時間、活動和行為的秩序。

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教室通常佈置得整潔有序,每種教育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以便兒童容易找到和使用。

兒童被鼓勵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流程完成任務,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注意力、專注力和紀律。

總之,蒙特梭利的秩序概念涵蓋了物理環境的整潔和有序,同時也強調了內在秩序、自律和規律的培養,這些都被認為對兒童的綜合發展非常重要。

這個理念是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核心之一,旨在幫助兒童建立堅實的學習和生活基礎。

跟一般教學法差在哪?

自主學習 vs. 教師主導

  • 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兒童的自主學習與發展。 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和觀察,而不是直接教導知識。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步調選擇教育材料,自主探索學習。
  •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通常由教師主導,教師在教室中起主導作用,向學生傳授知識,並制定課程和學習計劃。

個別化教育 vs. 群體教育

  • 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個別化教育,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學習。 學生在自己的步調下前進,沒有嚴格的年級分組。
  •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通常是群體教育,學生被按年齡分班,並按照相同的課程計劃和進度學習。

自由選擇 vs. 固定課程

  • 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鼓勵學生自由選擇教育材料,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學習。 沒有固定的課程表。
  •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通常有固定的課程和課程表,學生需要依照教學進度學習特定的主題和技能。

教育環境

  • 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創造一個有序、美觀、富教育材料的環境,以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通常以教室為主,學生坐在課桌前,教師使用教科書和白板等傳統教育工具。

評估方法

  • 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透過觀察和記錄學生的進展來評估他們的學習,而不是傳統的考試和分級制度。
  • 傳統教育:傳統教育通常使用考試和評分來評估學生的學術表現。

總之,蒙特梭利教育法與傳統教育方法的差異在於它更重視兒童的自主學習、個人化教育、教育環境和評估方法的創新。

它的目標是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並強調兒童在積極、啟發性的環境中可以實現自己的潛力。

這些差異使得蒙特梭利教育法在一些教育環境中準備受歡迎,但也需要適應特定的學生群體和教育目標。

基本概念

  • 摒除獎懲制度:以尊重與啟發為出發點,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動力以及剛萌芽的自尊心。
  • 以兒童為中心:蒙特梭利反對用大人的視角來教育來子,強調要將孩童視為獨立的個體。
  • 混齡教學:讓不同年齡的孩子一同學習與互相幫助,培養團體合作及相互扶持的好心態。
  • 豐富的教材教具: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蒙特梭利教具,讓孩子透過反覆接觸來學習。
  • 把握兒童敏感期:會依照孩子敏感學習期的情緒來調整最佳的教學方式。
  • 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式教育,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使其自發性的主動學習。
  • 教師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蒙特梭利幼兒園的教師在教學中會扮演啟發的角色,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 培養品格與智慧:讓孩子養成具有素質以及品格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 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蒙特梭利幼兒園不會有課表以及上下課時間,鼓勵孩童主動學習。
  • 爆發性的教學成果:透過啟發式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可以有突破性的心智成長。

工作?

重複的工作,會讓動作與大腦連結更快速、精細。

在蒙特梭利幼兒園裡,你會看到孩子開心而忙碌地使用特製的蒙特梭利教具來「工作」,蒙特梭利教具是依兒童發展階段設計而成,種類項目十分豐富,孩子自主選擇工作並完成,可以讓他們更有自信,而大、小朋友互動也是隨處可見的情景,混齡教學可以讓孩子共同相處、彼此照顧學習,在此同時,老師扮演的則是謙卑尊重的引導者,讓孩子有能力照顧自己,再旁及他人和環境。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工作" 這個詞與傳統的學校教育中常用的 "學習" 或 "上課" 有所不同。 在蒙特梭利的理念中,"工作" 指的是兒童在學習和發展過程中的自主活動。 蒙特梭利將兒童視為主動學習者,他們透過自己的探索和親身經驗來理解世界,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導。

以下是蒙特梭利中 "工作" 的一些關鍵特徵:

  • 自主性:兒童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有自主選擇工作的權利。 他們可以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工作和材料,並在自己的節奏下學習。
  • 集中與專注: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在專注於他們所選擇的工作時能夠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因此,工作通常伴隨著兒童的深度專注和專注。
  • 親身經驗:工作通常涉及使用特定的教育材料,這些材料是精心設計的,以讓兒童透過感官體驗來理解抽象概念,例如數學或語言。
  • 自我糾正:蒙特梭利教室中的材料通常具有內在的回饋機制,幫助兒童自我糾正錯誤,而不是依賴教師的指導。
  • 時間的彈性:工作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 兒童可以花費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他們的工作,而不會受到時間的壓力。

總括來說,蒙特梭利中的 "工作" 是兒童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強調了他們的積極參與和主動性。 這種教育方法旨在培養兒童的獨立性、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學習和探索的熱情。

髓鞘化?

"髓鞘化"(myelination)是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兒童大腦中神經纖維的髓鞘逐漸形成和增強的過程。

髓鞘是一種覆蓋在神經纖維周圍的脂質層,它有助於神經衝動的傳導速度,使得訊息傳遞更加迅速和有效率。

蒙特梭利認為,在兒童早期的發展階段,大腦的神經纖維會經歷髓鞘化的過程,這對學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此教育方法強調了為兒童提供一個充滿探索和學習機會的環境,以促進大腦的發展和髓鞘化過程。 她的教育工具和材料被設計成可以吸引兒童的興趣,並幫助他們透過親身經驗和自主學習來發展各種技能和能力。

、透過提供適當的刺激和經驗,蒙特梭利教育法旨在最大程度地促進兒童的大腦發展,包括神經纖維的髓鞘化,以支持他們的智力成長。

敏感期?

幼兒每個時期的敏感期不太一樣,所以不是在搞事,是在熟練中 😂

蒙特梭利認為,如果在這些敏感期內提供適當的刺激和經驗,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將更加有效。

以下是蒙特梭利提出的一些敏感期的例子:

  • 語言敏感期:在早期生活中,嬰兒和幼兒對語言的吸收能力非常強,這是他們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 他們容易模仿和學習聽到的語言,因此,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和機會對他們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 精細動作和協調敏感期:幼兒對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的發展在一定時期內非常敏感。 這段時期是他們學習如何使用手部工具、寫字和執行其他精細任務的關鍵時期。
  • 社交和情緒敏感期:兒童在早期對社交和情感關係的發展也有敏感期。 他們學會與他人互動、建立情感連結和發展自我意識的能力。
  • 感知敏感期:兒童在感知領域,如視覺、聽覺和觸覺,也有敏感期。 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和吸收周圍環境的訊息,這有助於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發展。
  • 數學和抽象思考敏感期:在幼兒時期,特別是3到6歲之間,兒童對數學和抽象思考的學習也有敏感期。 提供適當的數學材料和概念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數學思維的基礎。

所以會需要在這些敏感期內提供特定類型的教育材料和機會,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她認為,如果錯過了這些關鍵的敏感期,學習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為兒童提供適時的教育支援非常重要。

這個理論也強調了個人化的教育方法,因為不同的兒童在不同的時間可能會有不同的敏感期。

敏感期分佈

  • 1動作敏感期
  • 2語言敏感期
  • 3書寫敏感期
  • 4秩序敏感期

幼兒藉由看似有些危險的挑戰,像是不斷爬高、爬低、走斜坡、走路肩等來學習控制身體平衡與認識自己大肌肉的能力限制;

小肌肉方面則是常想搶著倒水、拿湯匙,甚至筷子夾食物、抓握任何看得到的物品、搬推椅子、丟東西等滿足其動作敏感期的內在需要。

  • 所以反而要讓他不停地倒不停地練習,

文化教育

特別注重人文節慶活動,認識我們所成長的環境,有哪些節慶並藉由活動了解其意涵。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除了有文化區的教具以外,每到節日,總是會有節慶桌的安排,這是把抽象具體化的獨特教學模式,除了講述節慶故事、玩節慶遊戲,還要把節慶所有相關的訊息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們能在節慶桌上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內涵。

老師需要有什麼證照?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