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小朋友談判

FBI 談判術

-4 min read

長話短說

在處理小孩子的不合作行為時,可以使用談判的方式,通過給予喜歡的事物作為獎勵來引導合作。建立儀式感和獎勵機制,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可以幫助小孩子更好地配合。同時,要注意在小孩子累或餓的情況下,需滿足他們的需求。在大吵大鬧的時候,不要講道理,而是表達理解和給予安撫。

→ 有時間再往下看血淚史

情境

所以要一直在情緒高漲的當下快速想到她最想要什麼東西,比如說我們家就是 吃饅頭,磁力片,某本故事書,飛高高這幾個,他們有強弱等級之分。

FBI 談判術

  • 如果比較愛吃的,就是吃之類的東西,愛玩的話就是幾個玩之類的遊戲。 然後要把他們當手牌,平常獎勵時要常拿出來用。 - 磁力片是我們最近加入的一張重要手牌 XD
  • 所以當你希望小朋友做某件事或不要做某件事的時候,不用跟他說你不能這樣或是不能這樣 (尤其是盧小的時候),可以試試看用談判的方式。
  • 這些獎勵其實本身就在平常生活的流程裡面了,只是如果沒有按照家規的話,就解除這個權限了。

💡 所以我們比較像是權限管理員的角色XD

舉例

比如說晚餐前要叫他收拾玩具,但在那邊耍賴不收的時候,就說等一下晚餐之後要吃水果嗎? 如果他說想要,就可以用這張手牌。

  • 跟他說 "好,如果晚餐後要吃水果的話,現在要把玩具收好" 通常前面幾次會失敗
  • 說他還是死不收,我們只要講兩次就好,不用一直叫他收。
  • 第二次就說,我這是最後一次講了喔,有先給你機會,希望等等可以一起吃到水果之類的。
  • 沒收就算失敗,沒關係,繼續走吃晚餐的流程,玩具放著讓他知道還沒收,但是那天晚餐後一定不能有水果。然後一定會經過一次大吵大鬧,但要很溫和的跟他說,沒辦法這是規定,真的沒辦法不好意思之類的。兩三次之後會變超乖

強調「正向加法」概念(心理師傳授的心法)

正向(不是什麼正面樂觀情緒,是指加乘,相反則不要做、阻止希望他少做等等),說真的很多教條式的分享文章,什麼溫柔堅定,我目前的道行真的還不到,就連平日跟大人生活表情控制都很難…

目前只能寫下紀錄經驗,在需要的時候執行,隊友有提供一個方式

哭聲地獄來臨時,想著等一下要怎麼做?下一步我們要做什麼?盡量….(捏自己大腿)

  • 平常規律時,孩子喜歡的程序
  • 憤怒龍出現,孩子開始不合作,大人將喜歡事務的權限縮減,例如玩耍掰掰,剩下刷牙等護理,就睡覺。
  • 憤怒平息後,找個平心靜氣時,跟他敘述事實
  • 表現合作時,則又回到快樂的日常迴圈內

💡 透過「平時規律愉悅」去凸顯特殊「爆炸時刻」,對比效果 就會非常明顯。

所以這有一個大前提,就是 建立儀式感 很重要,小朋友是一個活在當下的演員需要劇本,我們就是要當好雙導演設計他在家的流程,把獎勵機制融入生活裡面並持續強化這個生活流程。


舉例

回家本來洗澡前就有

  1. 玩磁力片
  2. 飯後本來就有吃水果
  3. 睡前本來就有看故事書... 之類的

💡 從 限制行動 變成 移除獎勵。

當他平常已經很習慣要玩磁力片的時候,突然說不能玩磁力片這件事對他們來說通常會是蠻嚴重的 (打破秩序感),他在耍賴的時候不會忘記這件事,btw 玩具還是要大人趁小朋友不注意或在別的空間時收起來。

戰勝哭聲地獄後

很妙的是用這種方式當小朋友盧小的時候反而比較不會那麼生氣,因為會在思考說要用哪張手牌,他等一下也是大機率會照做,反而一直講不停比較容易暴怒 QQ

我們之前看過一些更基本教義派的,是小朋友盧小的時候直接取消行程回家,用火車票價教育人生,這家規就蠻威的惹XD

💡 真理般的存在

附帶條件(注意事項)

但是當小朋友很累或很餓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還是要先確認是不是再不餓不累的情況下胡鬧,餓跟累這兩點需求是需要直接被滿足的。

有時候如果真的超盧小,問他什麼好處都不要的時候,大機率是真的很累,小朋友累的時候歡起來不是在開玩笑的..

💡 大吵大鬧的時候絕對不要講道理,這時候講都是無效的。→ 曠世難大家撐著點(對自己說)

  1. 就是要表現出 "我明白你很生氣,我也不希望這樣,但沒辦法規定就是這樣" 的態度
  2. 等他情緒比較緩和的時候可以給一個大抱抱。
  3. 等到情緒緩和或睡前的時候,可以再去提有鑒於這次事件,提醒下次記得要先收好玩具,強化這個記憶。

撐過上面高光時刻

可以去吃點自己愛吃的慰勞自己,以下是我個人愛的

  • 半夜烤高雄黑輪片
  • 池上農會的麻辣可樂果
  • 禾乃川微糖豆漿+自己煮的紅茶(對晚上喝咖啡因我還是睡得著,因為爸媽睡眠時間有夠少)
  • 好味營養師的微微奶茶 - 國寶茶無咖啡系列
  • i-herb 蜂蜜薰衣草茶+蜂蜜自己加到飽